为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行业认知,8月28日至31日,我校宝石学微专业2022级与2023级的全体同学,在宋鹰和曲希玉老师的引领下,前往享有“世界水晶之都”美誉的江苏省东海县,开展宝石学认识实习。本次实习是我校宝石学微专业首次大规模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将地学理论与鲜活的商贸实践相结合,探索宝玉石从矿物原石到市场终端的全产业链。
探源“晶之谜”,在博物馆中追溯水晶的前世今生
实习首站,同学们来到了我国规模最大的水晶类专题博物馆——中国水晶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东海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馆内详实的图文资料、珍贵的矿物标本和精美的地质模型,生动再现了水晶从亿万年前的地质运动中孕育、结晶到最终被发现开采的全过程。同学们在此将课堂上学习的矿物学、结晶学知识与眼前的实物一一对应,极大地加深了对宝石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随后,在东海水晶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同学们沉浸于艺术的殿堂,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水晶雕刻作品,展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使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地质瑰宝与人类匠心融合所创造的无限价值。
图1 参观水晶博物馆
触摸水晶产业脉搏,在园区与市场中洞察行业生态
为深入了解现代宝玉石产业的运作模式,实习团队走进了集创意设计、雕刻加工、产品展销于一体的中国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这里一流的加工设备、前沿的设计理念和成熟的商业模式,让同学们对宝玉石产业的现代化、规模化、网络化发展有了直观认识。在丁火水晶工作室,同学们更是零距离观摩了水晶从选料、创意设计、精细加工到最终营销的全流程,与工作室负责人深入交流,了解了一家成功珠宝企业从源头到市场的经营之道。
图2 参观水晶设计与加工企业
本次实习活动的高潮无疑是亲身体验被誉为“全世界最大水晶交易市场”的奔牛与淘晶两大水晶早市。凌晨三点,当城市还在沉睡,这里早已是人声鼎沸、灯火通明。超过三千个摊位上,琳琅满目的水晶原石、半成品与成品令人目不暇接。同学们不仅现场学习了不同类别水晶的识别技巧,了解了市场一线的行情动态,更被这里浓厚的国际商贸氛围所震撼:大量的电商主播正用流利的英语、西班牙语、日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通过Tiktok,SHEIN, TEMU等网络平台向全球各地的客户实时展示、销售水晶产品。这一场景,让来自校内不同专业的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数字化时代全球贸易的强大脉动。
图3 参观全球最大的水晶集市—“淘晶广场”水晶大集
图4调研水晶市场行情
创新实践模式,地学、商贸与新媒体的跨界融合
本次实习是beat365官网唯一将地球科学知识与商贸活动结合的实践活动,创新性地将专业认知、商业实践与新媒体传播融为一体。参与实习的同学来自全校各个不同专业,其多元化的知识背景为跨学科交流与学习创造了绝佳条件。实习期间,同学们将所学、所见、所感,通过镜头语言和生动讲解,转化为富有创意和知识性的自媒体视频并尝试直播。截至实习结束,实习队同学累计在小红书、抖音、快手、哔哩哔哩、微信视频号等主流自媒体平台发表相关视频100多个,总时长超过500分钟,累计点击量超5万次;共完成线上直播20人次,累计直播时长40小时,在线观看人数大于1000人次。
图5 同学们拍摄的自媒体视频(Vlog)及线上直播
始于地学,成于市场,在水晶之都预见地球科学广阔未来
东海县水晶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2024年交易额达460亿元,其中电商交易额高达320亿元,相关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2025年至今交易额同比增长36%。本次认识实习,正是在这样一片充满活力的产业热土上,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时代、触摸未来的绝佳窗口。通过深入“世界水晶之都”的实践之旅,宝石学微专业的学子们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更开阔了行业视野,锻炼了综合能力,为微专业后续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培养更多既具备扎实的地学基本功、又洞悉宝玉石市场运作,还能娴熟驾驭新媒体工具的复合型、创新型地球科学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eat365中文官网宝石学微专业自2022年创设以来,已形成"矿物岩石-晶体光学-宝石鉴定-珠宝评估"的课程闭环,创新采用"校企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该专业通过引入AR/VR技术模拟矿床勘探、开设智能珠宝设计工作坊等教学改革,持续推动传统地质学科向新质生产力领域延伸拓展,毕业生在珠宝鉴定、矿产投资等领域的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